心理健康是当代社会的一大难题,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国内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达到2.5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其中,确诊的抑郁症患者高达9500万人,我国精神卫生诊疗资源远远不足,不同于生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的检测主要通过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医生对患者行为和表述的观察,基于医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其治疗多以长期观察和连续进行心理咨询为主,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人们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及时把握理解人类新的行为规律,是心理学研究者不断拓展的研究课题。其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当前心理学研究者不断努力的方向之一。
研究表明,大脑活动与行为和心理过程密切相关,脑科学旨在揭示人类行为及心理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或脑机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功能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学及脑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仿真模拟手段、系统与平台,使研究者能够以更加系统的方式观察大脑活动,从而对人类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以及情绪情感等有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技术也大大提升了脑数据的处理效率。通过对庞杂的脑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建模,研究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与情绪或注意力相关的诸多心理问题,促进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实际任务中的大规模应用。
心理健康产业正日益受益于新兴技术的推动,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与传统心理健康主体相结合,为行业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技术的融合促进了诊前咨询、诊中诊疗、诊后康复保健、慢性病管理和健康预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健康生态系统。智能化心理健康技术以其高超的对庞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数字化辅助手段。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也呈现出潜力,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帮助患者进行深度疗法或情境构建,从而有效缓解焦虑、恐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这项领先的新生代技术属于“新质生产力”,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能够代表新兴技术、创造新价值、形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其核心理念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具备独特的新颖性和高度的技术含量,有针对性地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这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正日益受到关注。面对心理健康社会焦点问题,急需解决心理健康社会现状,“新质生产力”的心理健康智能应用在心理健康行业,推动了心理咨询信息化,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它能够分析和处理大量的心理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智能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心理评估,为专家提供准确的心理状态分析和预测。人机交互技术也为心理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这项技术的应用正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面对巨大的需求和供给缺口,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为心理健康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和突破,相关数据表明,近两年心理健康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许多企业也积极投入研发,并持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专利。专注心理健康产业,显示出社会对心理领域科技创新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提升了心理健康行业的服务水平,也为患者提供了希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工智能平台“云有蜂巢”,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出,广东云有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袁红萍老师深耕心理健康行业多年,敏锐的嗅觉意识到了智能科技在心理健康行业的重要性,也为了推动家庭治疗的新健康概念,她将高端康复设备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大数据模型的建立和实践的应用。
据专家学者介绍,平台涵盖数据化、科学化、精准化的循证心理咨询,整合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分析大量的心理数据,不仅体现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也提高了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和个性化程度。结合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提供先进、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智力提升服务,如多通道心理测评、循证心理咨询、家庭整体干预、脑机接口脑波优化、身心大健康等,这项创举突破了心理健康行业的创新瓶颈,革新了传统心理咨询方式,提升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使心理咨询更加普及和可持续。
一直以来,心理学研究往往涉及多样因素,比如个人先天特质、家庭因素、教育经历等,难以剥离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传统心理学研究依赖于精确设计的实验范式,即控制所有其他可能的因素来探究特定因素对于研究问题的影响,这就很难全面地揭示研究问题背后的多因素机制。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活动数据,包括生理、动作、面部表情等多模态数据能够被大规模、细粒度地采集,这将帮助心理学专家剖析高维数据背后的复杂规律,揭示可能的统计学规律。有了人工智能平台后,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数据驱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因果变量存在关系,从而发现一些以往很难想到的细节。
在实践中,平台围绕心理健康的情景广泛应用,该平台基于认知、情绪和行为多个维度去构建,通过多维度去拆解精神患者的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认知通路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新技术疗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有效性,还可以实现持续性的监测和反馈,动态调整干预方案,并进行长期跟随健康管理,做到了真正解放专家和患者。
未来三到五年内,心理健康科技领域将会明显的增长。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会深耕心理健康领域的评估和咨询工作中。数字系统通过分析和处理海量的心理数据,通过结合人工智能AI的智能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AI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心理评估,提供全面的心理状态分析和预测。云计算的应用使得心理健康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更加方便,为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人工智能和心理健康是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两者创新和突破,也在临床上有着严谨和合规的验证。人工智能和心理健康的结合让数字化成为心理健康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让更多人享受到心理健康的福祉。
袁红萍老师认为,未来对心理学研究人员要求会更加专业和全面,将是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心理学、生物学等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研究人员要想对人类的行为规律进行深度探讨和挖掘,需要重新构建全新的心理科学体系,包括发展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组织与管理心理学、认知工效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这是巨大的机遇,也是挑战。她会带领团队继续在心理健康领域攻坚、智能信息化科研攻坚、立志成为行业典范。
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心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融合运用,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质的飞跃,引领心理健康行业发展的新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心理健康行业走向更为创新、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